<親子教養> 好書推薦~【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2015080701:21
 

「孩子不吃飯都不長肉怎麼辦?」

「我的孩子還不會開口講話是有問題嗎?」

「為什麼孩子要說謊?」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處理?」

「二寶出生後,大寶會不會覺得父母的愛被搶走?」

在教養上,我跟許多父母都一樣,一路上總是有許多疑問,問長輩嗎?長輩總是會說你想太多,上網問網友嗎?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網友不見得知道你孩子的真正情況,問醫生?好像也沒嚴重到要去問醫生。

這次很高興盒子讓我知道有這本書-【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藉由精神科醫生提出25個最常見的教養問題,提供父母更多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




※本篇為體驗文※





作者劉貞柏醫師是一位接受完整的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與住院藥物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也曾擔任過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總是遇到有人問他關於孩子行為或認知上的問題,讓喜愛孩子的他興起了出書幫助有著相關困擾的父母們,而這本書不是在告訴父母怎麼教導孩子,而是透過情境式架構,提供父母更多彈性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視野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問題,並且慢慢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這本書透過三大主題:身心發展、親子互動、人際關係分為25個常見行為問題來探討分析,並給予父母不一樣的思維,讓為了教養問題而焦頭爛額的父母們可以用另一種思考模式去解決問題,就像書裡寫的:「轉一個彎再試試看,或許就會豁然開朗,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我想舉例幾個書內的常見行為問題來聊聊。

【全家吃飯最溫馨,別把餐桌當戰場】

澔仔一直以來不愛吃飯,每每要他自己吃飯總是拖拖拉拉,甚至一口飯都可以含很久,常常把我氣到火冒三丈,好好的用餐時間常常是媽媽臭臉、孩子委屈挨罵收場。

但書內劉醫師提到,其實是要先調適自己的情緒,並包容孩子的情緒,搞定自己的情緒,進而再去找出孩子不愛吃飯的癥結點。

而其中提到了「大部分孩童都能慢慢上軌道,飲食正常、發育良好。況且成人自己也有飲食偏好,不足為奇」,這句話讓我思考了片刻,是呀!只要注意澔仔的飲食營養均衡,身體發育正常就好,人是不會把自己給餓死的,與其因為一頓飯弄得親子關係不愉快,那不如放寬標準,只要不要餓到到處找零食吃,那麼正餐吃多吃少就別太在意了吧!



【說謊的原因千百種,測試爸媽懂不懂】

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說謊是很不好的行為,所以當孩子第一次說謊了,當媽媽的我總是擔心要如何糾正,過猶不及都會讓孩子的行為更為偏差。

澔仔說:「馬麻~把拔剛剛帶我去兒童樂園玩耶!」(其實並沒有XD),這種"謊"大多都是孩子無法分辨現實或想像而幻想出來的,天馬行空的說法很有趣。

澔仔說:「馬麻~我大便了!」,當媽媽拿著濕紙巾要去幫他擦屁股,就看到這小子賊賊的笑著看我,這種"謊"是要測試大人反應,覺得大人被自己愚弄的表情讓孩子覺得很有趣,如果無傷大雅的玩笑我都能接受。

澔仔說:「馬麻,弟弟不是我弄跌倒的!」,當我斜眼看到澔仔去推弟弟讓弟弟跌倒(或許只是因為好玩或力道太重),偏偏這小子怕被責罵就矢口否認,這時的"謊"是為了規避責任和處罰,這時我會去正視問題,並請他跟弟弟道歉。

書上寫:「天底下沒有從來不說謊的孩子。教養重點在於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造成的後果與事後反省的態度」,父母的身教言教也很重要,說謊先不要大驚小怪,先去了解孩子為什麼說謊,再來尋求解決之道吧!



【孩子被霸凌,家長理直氣和設停損】

澔仔從小就是我一手帶到大,目前也很少有機會跟同齡孩子一起玩,所以等明、後年小傢伙上幼兒園時,我有時會擔心體型瘦小且個性算溫和的他會不會被欺負都不吭聲?而如果真被欺負了,父母要插手到什麼程度?如何處理才算是正確呢?

書上提到:「面對疑似霸凌事件,初期處理重點在保護自己的孩子而非讓壞份子痛改前非」,「面對孩子疑似長期被欺負或遭受霸凌,家長要積極處理,同時設立最壞打算的停損點」,孩子被欺負,最怕的就是他的心靈蒙上陰影,此刻最重要的是保護他,讓他感到可以依靠父母不需擔心。

而事先建立孩子自我保護的觀念也很重要,我常耳提面命的告訴小傢伙:「我們不可以去打別人,但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告訴他不要打我,如果他不聽一直打,你就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

有次在醫院候診,一排小朋友站在架高的電視機前面看卡通,澔仔也跟過去抬高頭專心看,我則在一旁顧著,結果,澔仔隔壁的小姐姐(大概高澔仔兩顆頭左右)可能揮手動作太大打到澔仔,這小子居然對小姐姐說:「你不要打我啦!這樣很沒禮貌耶!」,我還在一旁解釋說小姐姐不是故意的,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好笑,小小個頭的他居然敢對比他高大的小朋友這樣說話,可見他有把我的"耳提面命"給聽進去XD。



其實,【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這本書與其說它是「工具書」倒不如說它是「概念書」,劉貞柏醫師給的是一種用他的專業能力去分析親子間的教養問題是否過程中出現思考盲點,除了分析問題之外,也根據「認知-行為模式」給予建議,而透過條列式建議,讓家長從深層情緒上理解「永遠有活路走」,其實我們父母在親子教養中身為當事者,碰到問題常常有走不出死胡同的焦慮感,當越焦慮就越解不開那個結,如果你有類似困擾,建議你可以來讀讀這本書,或許能從書裡獲得不同的思考模式,讓你目前所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喔!
























   


  •   企鵝王子 於 2015-08-07 07:37 1F
  • 懂得如何引導小孩~~~
    教育小孩~~~
    父母會輕鬆很多~~~
    小孩的未來也會發展得不錯~~~
  • 版主於 2015-08-13 19:51 回覆
    現在父母真辛苦
    要顧孩子身體健康也要顧心理健康
    哪像以前都是野放XD